新闻公告

新闻资讯

陈礼强团队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发表纳米银对小球藻毒理机制的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 2020-06-08 编辑:CZY

2020年6月3日,ELSEVIER旗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 5.714,中科院2区TOP)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水域生态与河流健康研究组---陈礼强研究员在纳米材料水生态环境效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roteomics reveals surface electrical property-dependent toxic mechanism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Chlorella vulgaris”。该研究采用最新蛋白质组学DIA分析技术,阐释了水生态环境中不同表面电荷纳米银暴露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机制。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20313208?via%3Dihub#!

纳米银是全球产量最大、商业应用最广泛的人工纳米材料,其大量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使其不可避免地释放进入水环境,潜在地威胁到水域生态健康和环境安全。纳米银的理化性质是决定其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然而,科学家们对表面电荷如何影响纳米银的生物效应知之甚少。

为此,本研究选择水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的DIA蛋白质组学手段研究了表面电荷介导纳米银对小球藻的致毒机理。结果表明负、正电荷纳米银对小球藻的致毒机制存在明显差异。负电荷纳米银更容易造成小球藻线粒体相关功能蛋白质的特异性表达,从而影响藻体的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氨基酸合成。而正电荷纳米银更善于抑制与核糖体功能相关的蛋白表达,致使小球藻的遗传信息传递受阻、蛋白质合成途径中断。这项研究成果对更好地理解纳米银引起的水生生物毒性机制和潜在的水生态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15级博士研究生张继来和2018级硕士研究生申琳,陈礼强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567029)、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2015HB009)和云南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资金的资助。

审核:陈礼强     编辑:CZY